一根绳,一座城,一群人,一条心
——洮州花儿话临潭万人扯绳
作者 武锐
01
西门口的铁匠铺,铁匠炉里打弯镰;
各位乡亲听我言,一根绳子实话悬;
临潭扯了六百年,直到如今没扯完。
【注】:西门,指临潭旧城西门。 的,洮州方言读di。 里,洮州方言读ni。 悬,洮州方言,指危险或超出现实,这里在强调下文关于扯绳的超乎寻常。 了,洮州方言读lao。 如今,洮州方言,今天的意思。
【编者按】:临潭万人扯绳在当地民众口中不叫拔河,而叫扯绳,是因为与一般意义下的拔河不同。临潭万人扯绳从洪武屯军算起,至今已有六百余年。
02
出起大门入山林,红心柳的一张杈;
我就问你一句话,你奥说的胡话吧;
我也眼里没见下,有恁长的绳子啦?
【注】:出起,洮州方言读chuqi`e,出去的意思。 杈,一种叉状农具。 奥,洮州方言,远指代词那。 下,洮州方言读ha。 恁,读nèn,这里其实应该写作“那么”,但是为了尾字整齐,缩成“恁”字了。
【编者按】:临潭万人扯绳自2007年以后,一直没有举办,至2025年举办,中断了整整17年,可以说是整整一代人的梦想。
03
银匠戥子称戥子,一分一厘要准呢;
我也把你没哄着,一条重下八吨呢;
你就说过狠不狠,两条总共十六吨。
【注】:着,洮州方言读zhi。 说过,说一下的意思。
【编者按】:临潭万人扯绳的绳子用两根钢丝绳制成,每根重达8吨,两根共重16吨。
04
出起大门到河滩,大河坝里水捞沙;
十六吨重没麻达,绳子长的实砝码;
一千米是才一半,带了八百又零八。
【注】:麻达,洮州方言,麻烦、问题的意思, 砝码,洮州方言,厉害的意思。
【编者按】:临潭万人扯绳两根绳子共长1808米。
05
钢一两的一两钢,一把斧头钢四两;
说是绳长实话长,出绳人们抬的忙;
两公里的街道上,上下街道全占上。
【注】:街,洮州方言读gai。
【编者按】:临潭万人扯绳绳长1808米,放在街上,需要近两公里长的街道。
06
出去大门入山林,斧头要剁灯杆呢;
乡亲都在跟前呢,历史讲着前面呢;
先说扯绳根源呢,要叫乡亲听见呢。
【注】:灯杆,指放置灯笼的木杆,现多不用。
【编者按】:临潭万人扯绳最早源于军营牵钩。
07
出去大门入了林,红心柳的五张杈;
洪武爷的本事大,带上穷人打天下;
刘基徐达攒劲吖,文一挂的武一挂。
【注】:洪武爷,指明太祖朱元璋。 吖,洮州方言借字,读nia,呢啊的合读。 挂,洮州方言,一下的意思。
【编者按】:明开国诸臣,武以徐达为首,文以李善长为首,但在民间,李善长的名声不如刘伯温,故这里用刘基(字伯温)。
08
出起大门入山林,镰刀要割沙柳呢;
打罢胜仗就走呢,江山可叫谁守呢;
洪武爷的心抖呢,刘伯温的计有呢。
【注】:沙柳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、山西、山东等地。
【编者按】:民间谚语:“三分天下诸葛亮,一统江山刘伯温;前朝军事诸葛亮,后世军事刘伯温。”其实是对刘伯温的神化。
09
出起大门入了林,红心柳的一张杈;
刘伯温就教办法,军队就地驻扎下;
媳妇娶上成下家,个把个的娃娃拉;
一姓坐着一疙瘩,再就江南回不下。
【注】:一疙瘩,指家族聚群而居。
【编者按】:明初屯田制策略不一定出自刘伯温,这里挂在刘伯温账上是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出发的。
10
脚踏轮子可转呢,军队守卫家园呢;
要想能杀能战呢,就要各种操练呢;
跑场子着淌汗呢,牵钩比赛几次呢。
【注】:可,洮州方言,又的意思。 跑场子,洮州社火好多人扛旗绕场跑步,犹如军队操演,其实就是军队操练的演变和传承。 次,洮州方言读can。
【编者按】:跑场子,其实就是军队操演和拉练。牵钩,就是拔河,起源于襄汉。
11
出去大门到场里,红心柳的四张杈;
牵钩到底做的啥,我今问个事实话;
军队里面用上吖,作用到底大不大。
【注】:吖,洮州方言读nia。 到底,洮州方言,究竟的意思。
【编者按】:牵钩最初用于军事。